欧亿5-欧亿5首页-欧亿5官网-鼎点机械

欧亿5平台主管欢迎您访问欧亿5官网

Cononico

September 9, 2022

欧亿5注册网址>

欧亿5平台注册登录_“创新驱动——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平行论坛第一场嘉宾对话实录

  2022年8月23~24日,“第十九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24日上午,举办了以“创新驱动——数字智能、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第一场平行论坛。


    王金星本场分论坛主要邀请了几家研究院及工业互联网企业代表。我们所探讨的是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等方面中,企业该如何做好服务工作,引领行业发展。

“创新驱动——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平行论坛(第一场)对话现场

     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中星总经理 、天远科技集团北京田一科技有限公司 毛轶总经理、铁甲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樊建设CEO 、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祥副总经理 、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刘宏俊 副总经理 、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 杨辉副总经理、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洪云数字化总监参与此次平行论坛对话。第一场平行论坛由协会副秘书长王金星、用户工作委员会侯宝佳秘书长的主持。

  侯宝佳:首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各家公司基本情况以及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祥


  王祥: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于1952年成立,今年刚好是70周年,70年的发展创新对企业来讲是非常的重要,没有创新,企业就很难延续这么长的时间,同时企业将绿色、低碳、智能的理念融入了发展当中。我们企业参与了新中国第一批156个重大项目当中的70项工程,是工程机械行业归口的设计单位。从2016年开始,公司提出四个面向:一、面向先进制造;二、面向智能制造,三、面向绿色制造,四、面向绿色建造。这四个面向是根据国家智能化、双碳、绿色化等要求,企业提出业务转型的方向。


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辉

  杨辉:中科云谷是中联重科子公司,2018年成立,至今已有5年时间。公司在集团内主要承担公司内部数字化转型的工作。从2014年开始将中联重科产品不断叠加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各种类型的智能算法,就是把集团的各种产品线都变成大型精巧的施工体系。另外,我们的主战场就是把中联重科的所有业务线条数字化,同时能够叠加各种类型人工智能的工具,尽量减少人员的投入,减少人员干预,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中星


  刘中星: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前身隶属于机械工业部,1976年建场,见证了中国工程机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一个历程,致力于打造、认证、检测服务包括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认证监测平台。在绿色低碳评价方面,企业的下属公司有管理体系认证,包括污染气体排放的核查等全套系列。同时,企业也在协会的领导下,出台了一系列的工程机械“国四”的排放检测标准,并且积极为行业开展服务。


天远科技集团北京田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轶


  毛轶:天远科技集团于1992成立并正式进入工程机械行业。集团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1992年到2002年加入工程机械行业的后市场服务、代理商服务,属于行业里面比较传统的业务模式。2002年集团成立了子公司,开始倡导用科技改变企业。第二,管理设备。在挖掘机、叉车或者发动机里装上传感器,用来设备定位、收集数据。第三,生产智能头盔。用数字化、人工智能为客户服务。用智能头盔实时现场监控、指导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基于公司传感器和智能头盔这两个核心的产品,又衍生了很多软件系统、软件平台和人工智能。

铁甲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CEO樊建设


  樊建设:铁甲成立于2009年,到现在有13年的发展历史,业务本身和大会主题“绿色低碳 数字智能”高度相关。铁甲旗下两大核心业务:一是二手机买卖,是目前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二手设备交易平台,有200亿的交易金额。绿色低碳的表现形式是可再生、循环利用,一台设备最大的浪费是闲置,铁甲致力于让每台设备都能够有效在国内和国外循环流转起来。二是门户网站——铁甲网,到目前为止超过200万的用户,除此之外,孵化出来两家前沿科技公司,一家在天津,为施工企业提供设备的远程、设备管理的SaaS;而另一家——拓疆者服务于工程机械的远程智控和自动驾驶,也就是把一台普通的工程机械通过加装、改造成为具备远程控制以及部分模块自动化的一台机器人。铁甲的业务也就是实践数字智能。

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宏俊


  刘宏俊: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20年的发展,经过初期的15年发展,从传统的单一的产品模式,到现在致力于电动系列产品的研发。目前,企业在整个电动叉车行业处于前沿的地位。我们现在不光做国内市场,诺力轻量型产品的份额已经在全球市场连续15年排名第一。2015年在上海主板上市,正式进军数字智能,公司已实现从“传统物料搬运设备制造商”到“全领域智能内部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的战略布局。


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数字化总监洪云


  洪云:康明斯过去一直提倡高效率、低排放,其实低排放就是低碳,我们把过去做排放的经验用来做低碳顺理成章。在数字化方面,康明斯和天远科技十多年前就成立了康明斯天远合资公司,在五年前成立了第五大事业部——新能源和低碳的事业部。四年前,在公司成立了数字化部门,其实康明斯就是要让其产品更满足用户的使用场景,能在整个生命周期之内实现低碳。康明斯在去年正式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零碳,不光是产品本身实现零碳,还让企业整个生产制造环节中都实现零碳排放。因此低碳和数字化始终是驱动康明斯实现下一个一百年的关键技术。

      主持人:

协会副秘书长王金星

用户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侯宝佳


  侯宝佳:各位嘉宾所在的单位在绿色低碳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工程机械主要看发动机,现在马上从“国三”进入“国四”,接下来由康明斯谈一谈应对“国四”新标准有哪些措施。

  洪云:“国四”法规相比“国三”法规有质的飞跃,这是第一次在非道路领域使用后处理。法规越来越严格,对生存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康明斯之所以可以做到“国四”的发动机油耗比“国三”发动机油耗更好,最关键的是客户使用后处理后,排放更环保,充分释放发动机的能力,发动机就更高效,给用户带来价值。

  侯宝佳:众所周知,诺力的电动化产品有优势,请刘总谈一下,贵企业在这个系列产品中为低碳做了哪些贡献?

  刘宏俊:诺力原来是全出口型企业,2016年回归到中国市场,经过7年的发展,电动车从10%到现在大型车电动化达到20%,轻量型的车在整个中国市场每年都有翻一番的增长。

  在低碳方面,诺力在一直与同行引领整个叉车行业往电动化方向发展。电动化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我给大家算笔账,柴油车每小时用1.5升柴油,8.8元一升柴油,电动车每小时用8度电,从柴油、电动一年的费用成本相比,电动只要1.7万元,柴油将近9万元;1台电动叉车的使用成本一年比柴油要节省6.8万元钱,五年将节省近30万元。因此对整个行业而言,电动化不光能达到零排放,还能够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

  侯宝佳:负责检测的刘总,关于“国四”升级,你们做了哪些工作来服务行业,引领行业发展?

  刘中星:在协会的领导下,两年前就开始策划了一系列“国四”的实验方法和产品标准,按照这几个标准服务与行业,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已经有了一些成果。

  侯宝佳:面临“国四”升级,这么多“国三”及以下设备在市场上,樊总关注二手设备,有哪些信息可以启发分享?

  樊建设:我们始终为一线的终端用户服务。从去年年底开始,新机销量和用户的生存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从我们的调研得知,2021年终端用户的设备租用率创下新低,仅为50%-60%,也就是有一半租赁款没有收回。其次,用户目前面临“三座大山”:第一,找活难;第二,结款难;第三,价格战带来的设备残值降低。

  终端用户如何看待关于“国三”到“国四”设备的切换,目前“国四”设备只是在售后端做一些规定和规范,传导到用户的使用环节还有一段时间,对终端用户的影响不会很快;用户设备还有闲置,添置设备的需求不是很迫切,反倒对于主机厂的影响会相对大些。另外,终端用户对于新增加成本的设备,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终端用户还是希望使用更熟悉的设备。

  侯宝佳:设备改造升级,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如果设备贬值就不能使用了,从网络、实体、咨询机构,为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出谋献策,王总能不能举一个案例谈谈。

  王祥:市场决定行业生态,行业生态引领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促进行业生态的建设,行业生态同时影响着市场的变化。

  我们咨询机构业为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展如下工作:第一,结合中国机械科学技术集团总体的实力,从行业规划、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一直到具体企业、具体项目的设计、咨询、造价监理、管理等等自上而下贯通服务链条,把数字智能、绿色制造等理念融入之中,给企业提供整体的解决思路。第二,发挥央企的创新平台作用,把众多供应商的优秀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创新,自下而上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

  我们服务企业之外更多是围绕很多园区整体的数字化、智能化进行打造。赋能园区生态有三种模式:第一,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生态模式;第二,以政府主导的产业链模式;第三,以高端关键基础零部件为主导的产业生态。不是某一种模式独立存在,而是多种模式叠加存在的真正的生态。我们围绕着园区提供智能制造相关的服务。比如智能制造公司的培训、工程的培训工作,围绕着企业的咨询、评估包括等级评定工作;围绕着智能制造进园区包括论坛活动,围绕着智能活动的软服务进入到园区的生态之中来促进园区整体的持续发展。

  围绕绿色化我们有更多的技术,我们把能源、环保的经验嫁接到工业领域,为企业的供应低碳能源,围绕园区的零碳、低碳提供服务,打通我们产业园整体的绿色低碳。

  侯宝佳:中联重科经历14年打造数字化,现在产品的竞争力处于什么水平?给用户创造哪些可以看得见、体会到的价值?

  杨辉:中联重科从2014年开始做产品4.0工程,2020年我们开始推产品4.0A工程。从整个销售结构来看,智能设备的销售收入贡献率已超过90%,客户非常喜欢。

  我们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卖给客户,其实就是核心生产力。这个生产力不仅管理生产设备,还管理施工设备以及操作设备人员。一方面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能够降低客户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安全、人员能力以及整个使用成本方面的各种考虑。同时能够让客户使用我们设备的时候,不需要关注其他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环境之间安全方面的因素,降低失误,提高使用效率。一方面我们通过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帮助客户降低管理设备人员消耗、组织能力的消耗,提供本地化部署或者SaaS服务的设备运营管理,同时叠加内部管理客户、管理商机、管理库存等能力,让客户快速将新购的设备纳入到整个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

  侯宝佳:还有一个问题你们现在用的是互联网属于几G的平台?

  杨辉:我们把它分成了三层,第一层网络通道层面,不管是4G的网络还是5G的网络都是可以的。

  第二层,在整个的开发底座上,从2018年开始全集团统一进行微服务的方式能够支撑企业所有的应用,包括企业的物流数据的介入,生产设备的接入,在整个集团建立一个没有障碍的平台。

  第三层,大数据平台和AI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收集回来的数据结合我们设备的机理模型,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的设备在整个数字孪生的监控体系下,他能够非常放心使用。

  侯宝佳:毛总和大家分享一下天远科技可视化系统的亮点,给用户带来的便利性。

  毛轶:我们从2017年开始生产智能头盔已有五年多了,使用大量软硬件的技术研发支撑后市场,扭转服务模式,促进业务的增长。比如,之前公司每个服务人员每天干活不到1个工单,存量很大,很多工单没有及时上报;有了这套智能化服务系统后,每个服务人员每天是2.5个工单,公司的工单量翻了三倍。

  维修时间减少一半的原因,一是我们把专业的维修手册输入到平台上,服务人员实时通过智能头盔查询所需资料;二是后台的专家可以远程实时介入维修的过程,这样节省了时间,改进我们的服务。设备保养时长大幅度提升了,智能头盔每时每刻在盯着他,服务人员尽心尽责给客户做保养服务。

  侯宝佳: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从全行业的角度,或者是你熟悉的行业角度看,数字化的水平和低碳化的水平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刘宏俊:诺力从搬运行业现在转变为全领域智能内部物流系统提供商,内部物流业就是4.0工厂,灯塔工厂,黑灯工厂,都是内部物流系统提供商。

  从2014年,第一个阶段开始,智能系统中国市场是400多个亿,今年会突破到2千亿,中国制造业工厂想迫切转型和升级,想要提效和降本。降本主要抓原材料入库、抓成本投资。总之,落地一个系统化集成我们行业要走的路还很长。

  杨辉:除了产品给客户提供绿色的、低碳的服务,同时我们在生产设备的过程中,也希望它是绿色、低碳、智能的,这需要数字化管理的支撑。公司需要统一的规划,就是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

  樊建设:我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整体处于中等的水平。第一,工程机械设备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虽然总量很大,但是品类繁多,导致每个品类的种类都会被细分。第二,施工复杂场景和低附加值,应该说大部分的工程的业务场景都是粗活,包括一些挖掘,土方作用,都是一些要求精准度低的场景。这两个特点造成了数字化的应用难度比较大。

  洪云:动力系统的制造商代表,我认为实际上从数字化目前的水平还是停留在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把它的市场扩大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是法规驱动数字化、车联网,不管是“国六”还是非道路“国四”都驱动了所有的机器设备网联,大家还都停留在这个层级,第一步是赋能内部的一些工程和质量的智能。我们从服务内部开始做起,数据从客户端传来,再传回到客户,在他的应用场景产生价值才是真正的反哺客户。

  现在我们已经把数字化用于服务工程质量和服务后市场,把所有客户用到的数字化的功能打包成一个算法平台,对全行业开通。只要用户连接了我们的平台,我们数据的结果,处理的结果都可以给到用户,在用户端去落地。因为网联的技术,制造商有更大的灵活性去适应客户的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去调整发动机,我们很快会推出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定制化的标定。

  毛轶:数字化的水平,我认为关键是快和慢的问题。在物联网时代,我们有些发展比较慢,反而到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我预感工业会比消费端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刘中星:低碳、提高能效是我们的国家战略,低碳也是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这个情况下从需求端包括各个城市、矿山、公交都去购买电动化的产品。从需求端引发的电动化产品落地比较快。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实现大的战略目标,使我们的能源提高效能的工具、途径。

  王祥:智能化、绿色化道路漫长,才刚刚开始。从绿色化的角度,国家提出3060的目标。我们从能源结构的数据看到现在清洁能源占比刚突破20%多,离70%以上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随着我们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让企业应用这些技术运用产生效益。通过智能制造程度评价体系的标准得知,现在75%以上的企业仅仅是在一级及以下的水平。因此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很多企业其实还停留在数字化初级阶段,需要在协会的带领下,企业共同努力,共同的合作、推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

  侯宝佳:最后,我们以掌声感谢各位专家精彩的分享!